尽管如今中国医药产业和药品市场处于VUCA(不稳定/Volatile、不确定/Uncertain、复杂/Complex、模糊/Ambiguous)环境中,但是新药研发的故事始终并未完结。那么,当创新药获批首个适应症,加入“老药新用”的大队伍之后呢?
比如创新药“内卷开创者”,活跃于治疗乙肝、艾滋病和显影剂等领域的百年不遇大单品——PD-(L)1。又比如,距离信号通路被发现已经过去30年,以骨髓纤维化(MF)和类风湿性关节炎(RA)起家的“药王修美乐继任者”——JAK抑制剂。
只要思想不滑坡,方法总比困难多,很有可能它们的下一站都是“医美赛道”。
近日,辉瑞距离率先抢滩国内市场又进了一步,口服特异性JAK3/TEC抑制剂「利特昔替尼胶囊(Ritlecitinib)」上市申请“拟纳入优先审评”,用于适合接受系统性治疗的≥12岁斑秃患者(包括全秃和普秃)。此前,这项适应症曾被CDE授予“突破性疗法认定”。
JAK抑制剂们正在陆续奔向医美这一广袤的新蓝海市场……
“头等大事”背后的蓝海市场
患者基数庞大—流行病学
斑秃(Alopecia Areata, AA)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无明显性别差异,男性和女性的发病高峰都在25~29岁(女性发病高峰年龄的区间更宽)。国外研究显示,全球范围内的终生患病率约2%,发病率为0.26/1000人/年,有约5%的斑秃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完全脱发或泛发性脱发。
非白种人更有可能出现AA,尤其是亚洲人。官方调查数据(2019年)显示,我国脱发人数突破2.5亿,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。其中,男性约1.63亿,女性约0.88亿,患病率约为267.47/10万人,近400万人受到斑秃的困扰,“90后”脱发人群比例高达84%。
市场规模
《中国斑秃诊疗指南》等国内外权威指南提出:斑秃(AA)治疗手段包括:口服系统性药物、外用局部药物和物理治疗等其它疗法。其中,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炎药物,对进展期、病程短的重症斑秃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,但是副作用较大,并且疗效呈现渐减的趋势,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。
而米诺地尔是唯一通过FDA认证治疗斑秃(AA)的外用药物(避免全身毒性),安全性强,有效性高,诊疗指南推荐女性选择2%浓度进行治疗,男性则为5%浓度。
2021年总销售额=11.3亿元
斑秃(AA)治疗药物市场规模概况
由于社会和经济因素带来的各方压力,我国国民的脱发问题愈加严重,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,需要考虑“头等大事”的年龄较上一代人提前近20年。“脱发”已不再是程序员的专属困扰,对于肝论文的学生和拼业绩的打工人,购物车里总是躺着各类固发育发产品。
随着患者数量的急速增加以及“颜值经济”的推波助澜,防脱发产品市场将持续不断地扩大,各终端渠道均呈现双位数快速增长。尤其是零售药店渠道,米诺地尔的销售额同比增长接近75%(2021年=2.1亿元),明显高于治疗皮肤病药物的整体增速。
发病提前20年—脱发
人有生老病死,头发作为机体的一部分自然也是如此。头发从毛囊中长出到脱落,分为生长期(2-6年)、退行期(3周)和休止期(2-3个月),呈现为一个周期性过程。正常情况下,人体每天会产生70~100 根处于退行期(10%毛囊的状态)和休止期(1%毛囊的状态)「掉发」。
但是,当每天掉落的数量超出100~150根,或者呈片状稀疏或脱落时,头发呈现的病态脱落过程和症状,被称为「脱发」。
图. 疾病类型一览表
脱发类型繁多。其中,斑秃(Alopecia Areata, AA)是第二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(Non-scarring),仅次于雄激素脱发(Androgenic Alopecia)。AA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为主介导、针对生长期毛囊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,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。不过,毛囊中的免疫赦免环境(Immune Privilege)的瓦解,被认为是导致斑秃的主要病因。
小贴士(用一个特殊的背景板框起来):人体中的无数细胞具有“归属感”,如同民众对于自己的国家。“外来物质进入人体=外国人进入祖国”。此时,普通民众自然分不清谁是外籍人士,需要国安局工作人员“淋巴细胞”通过具体特征识别。淋巴细胞在大街小巷(动脉 & 毛细血管)巡逻,进入居民家里(器官 & 组织)确认是否有外来人员(异体细胞)。
但是一些地方(脑、眼和毛囊等)设有路障(血脑屏障,血眼屏障,血睾屏障),淋巴细胞无法进入,也就无法识别和杀伤入侵者,这称之为免疫赦免。
免疫赦免环境(Immune Privilege)为脑、胚胎和毛囊等保驾护航,确保这些部位的蛋白成分(迥异于一般组织)行使特殊生理功能。
同样,正常情况下的毛囊内部和四周会产生免疫抑制环境(包括CD8+ T淋巴细胞等启动免疫反应的关键物质会被抑制)。某些诱因下,毛囊的免疫豁免遭到破坏,表达CD8和NKG2D的T淋巴细胞(CD8+NKG2D+ T cell)激活,此时,大量炎症因子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引起毛囊损伤,进而导致脱发。
图. 斑秃适应症涉及的炎症通路
「秃」强调的是脱发可能造成的临床结局之一,及时对脱发进行分型后,可针对性地给予合理治疗,可能会防止脱发进展成为秃发。然而,目前唯一获批的活性成分—米诺地尔作用机制并不明确,在这一适应症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。
不是“智商税”的JAK抑制剂
斑秃 & JAK抑制剂
JAK激酶(Janus kinase)家族,得名于罗马神话中的“两面神”—Janus,在众多关键生理过程中,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,Janus kinase介导的JAK-STAT信号是免疫反应所必需的通路。
但是,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,JAK很可能会被过度激活,多种细胞因子(IL-15、IL-2等)通过JAK-STAT信号通路发挥效应,驱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中,发挥重要作用。
图. JAK/STAT信号通路发挥关键作用
那么将JAK抑制剂用于斑秃患者,和成龙大哥广告中的那款产品一样,是智商税吗?显然,JAK抑制剂靠谱很多。
如上图所示,CD8+NKG2D+ T cell反应是斑秃发病机制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,释放的大量炎症因子(IFN-γ为主)及细胞因子,其产生的细胞毒性可攻击毛囊。上文我们也提到,毛囊为免疫豁免部位,可通过细胞因子抑制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(MHC)的表达,避免被攻击。
然而,经活化的CD8+ T细胞可释放干扰素IFN-γ,通过JAK1/JAK2发出信号,以促进IL-15的产生。同时,IL-15R复合物(IL-2R β和γc)结合在CD8+ T细胞表面,通过JAK1/JAK3发出信号,进一步增强IFN-γ的产生。
在这过程中,JAK/STAT通路起着关键作用,促进关键因子IFN-γ和IL-15的产生,级联放大毛囊周围的炎症反应,还参与毛发周期的调控。抑制JAK/STAT通路可刺激毛囊干细胞的激活和/或增殖,诱导血管生成,继而促进毛发生长。
有望率先抢滩的辉瑞 更能打?
全球范围内,巴瑞替尼片(Baricitinib)已成为全球首款获批治疗斑秃的JAK抑制剂,在2项随机、双盲、安慰剂对照的关键临床试验中(AA-1/NCT03570749、AA-2/NCT03899259),有不俗的表现。
然而,在中国市场,辉瑞的Ritlecitinib(PF-06651600)有望率先抢滩。这两款热门产品,究竟谁更能打,Ritlecitinib的商业化之路还将面临哪些竞争对手呢?
疗效方面,除去已公布详细分析数据的II期临床,最新的IIb/III期积极顶线结果,以及在国内进行、也应该接近尾声的2年长期安全性试验(CTR20192303),大概率会让市场对Ritlecitinib的预期进一步提升。依据现有详细数据,相比于CTP-543(主要终点为SALT降低超过≤50%的比例)和“赴美治秃”的杰克替尼,Ritlecitinib和巴瑞替尼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确实具有一定优势。
在来自FDA+NMPA的双重“突破性治疗品种”光环加持下,拟被纳入优先审批的利特昔替尼胶囊有望尽快获批上市,这样无疑进一步加深辉瑞在自身免疫领域,特别是皮肤科的产品管线及布局。
前瞻性评估(SWOT分析)
积极因素(Strengths)
1)临床疗效与患者结局建立的联系十分紧密,SALT评分工具的重现性高,主观干扰因素较低。已经进入研发后期阶段的JAKs抑制剂,临床疗效较为明确,并且针对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斑秃患者(包括全秃和普秃)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;
2)在理论研究方面,JAK介导信号通路的研发背景深厚,已有多款产品获批上市,整体赛道布局药企和候选项目的的质量较高;
2)医美赛道势头强劲。斑秃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~35岁,任何性别和种族的人群都可能患病。斑秃同肥胖一样,影响外形美观,参照GLP-1开具的处方适应症和市场销售表现,JAK抑制剂在斑秃适应症的潜力较大;
3)利特昔替尼胶囊(Ritlecitinib)入组受试者中,出现SALT评分为90-100的受试者,有潜力解决真实世界中的临床痛点;
4)利特昔替尼胶囊在国内进行的CTR20192303试验(2年长期安全性数据)已接近尾声,在FDA+NMPA的双重“突破性治疗品种”的认证加持下,已成功拿到优先审批,有机会尽快获批上市;
消极因素(Weaknesses)
1)同靶点仿制药的冲击。同赛道中的领先者-巴瑞替尼的专利将于2029年到期。今年8月,南京优科制药 4 类仿制药的上市申请已获 CDE 受理(受理号:CYHS2101450);
2)安全性要求提升。国内外权威指南更新的内容显示,针对“斑秃没有系统性、器质性损 害,不危及生命,故治疗应该相对保守”这一点基本达成共识。不同于抗癌药物等产品类型,外用米诺地尔的推荐已降一级。市场对于斑秃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更为严苛,鉴于口服JAK抑制剂携带黑框警告,前的患者教育可能会遇到一定阻力;
3)斑秃为利特昔替尼胶囊(Ritlecitinib)的首发适应症,风湿性关节炎的开发已终止,UC和CD暂未公布积极数据,临床应用依据较为薄弱;
机遇(Opportunities)
1)创新药新一轮共给侧改革来袭,市场先发优势更加明显。本月8日,CDE进一步发布《新药获益-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(征求意见稿)》,提出科学的获益/风险评估框架。申请上市的创新药对比现有疗法,必须获益大于风险。类似利特昔替尼胶囊(Ritlecitinib)和巴瑞替尼(Baricitinib)这样,旗鼓相当的竞品,以后无法再存在模棱两可的“me-too”药物,市场先发优势会更加明显
【免责声明】本文来源于六日行研社,本站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,亦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或购买建议。